前言
《世紀經》第一章的閻浮提州品,它的內容主要在描述宇宙世界的組織內容、狀態與地理位置等。大家在讀這部經前,請先了解以下問題:
1. 如果真有佛陀來講述這樣的科學事物時,那麼記述者要用文字來精確充分的表達,那一定很困難。就好像一個科技文明高於地球萬倍以上的外星人,到雅馬遜找一位土人講宇宙科學一樣;這位土人會如何轉述給他的族人或後代子孫?
2. 倘若根本沒有佛陀講這些,這部經的內容是刻意作文出來的,那麼其內容肯定是記述者當時社會所有的科學認知與想像力。
我的立場是,不論這部經的內容是否真為佛陀講述,都是我們修行中的參考;基本上,還是以逐步得實證為主。你真證得到了某個境界,自然就知道真假。在此之前,都應該恭敬虔誠的虛心參考!這是我的心態;實在不信者,就當作是看神話或科幻小說欣賞,也不錯!
重點導讀
經典開始,先說明為什麼會講到這部經的起緣。然後,就開始描述整個宇宙的世界組成;在此,我按現代的觀念,將「州」翻譯為「星系」,讓大家讀起來比較現代,不會那麼古印度!聯想起來,也不會誤連結到州、省;因為古代的「州」和這裡的「州」完全不是一個概念。
接著,開始描述很重要的天界,也就是大家講的天堂。對西方的基督教或天主教來說,天堂是單一的空間,而佛教則將它細分為28天(層),因為這個觀念幾乎等於是佛教的基本通識,我們特別將其用表列的方式呈現,同時還加上六道,完整的描述三界以內的所有階層。不過,在閱讀前,我們先來了解幾個真實的數據:
1. 地球直徑是12,742公里;太陽直徑約140萬公里;世界最高峰喜馬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(聖母峰),高度8848公尺;
2. 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,大約是1.5億公里=1AU;冥王星與太陽的距離大約是39AU,木星與太陽的距離則約是5.2AU。
所以,以本經中描述的天界範圍數據,應未超出太陽系;隨便一座山的高度,就可能是地球最高峰的近百倍,這應該也不是指地球或太陽系的其他星球。因為這裡講的境界與生物都是化生(就是非物質實相空間,我們看不見的),隨便講也無從證實真假!因此,以我們現在的宇宙常識,依然無法判定真實的位置在哪裡!(這部分在本篇最後還有討論)
再來一直到最後的一大篇,很有趣介紹居住在這些星系上的生物,以及風土環境。但是無論是對人物、動物、建築、珠寶、花、樹…等描述,文筆手法都非常具有古印度神話文學風,除非真的能抵達該空間,根本無法證實真假!所以,大家當作神話故事看過一次也可。
正文
就如同經中所說的這樣,是我阿難親自聽聞佛陀所說的。有一天,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,和大比丘們住在俱利窟(即花林窟,祇園精舍裡的一棟建築物),一千兩百五十人俱在。這時,比丘們吃完飯後,聚集在講堂上論議說:「諸位賢者!真是未曾有的事,現在看得到的這個天地,到底會因為甚麼原因而敗壞?是因為甚麼原因而成立的呢?眾生所居的國土到底是如何呢?」
這時,釋迦牟尼佛雖然在靜室獨自禪坐,但他天耳清凈過人,能徹明洞聽,聽聞比丘們飯後閒談的內容,就從靜室站起,到了講堂,坐在堂上。世尊明知故問說:「你們這些比丘眾,為什麼在這裡聚集而坐?你們剛才在討論什麼話題?你們是怎樣說的?」比丘們聽佛陀問後,同聲向佛陀說:「大德世尊啊!我們吃完飯後,便先後來到此講堂聚集,大眾所議論的是未曾有的話題,就是我們現在住的世界會因為甚麼原因而敗壞?因為甚麼原因而成立的?眾生所居的國土到底是如何?等。大德世尊!我們討論的就是這些話題。」
這時,佛告訴諸比丘說:「好啊!好啊!比丘們,凡是出家的人,應該要行二種法:第一就是要靜默思道,第二就是要談論真理。你們集合於講堂,也應該如此的;不是賢聖默然,就是講論法語。比丘們!你們要聽我講述天地的成敗,眾生所居的國邑,不是嗎?」比丘們又同聲向佛陀說:「是的,世尊!現在正是時候。」於是佛陀接著說:「比丘們!你們必須仔細聆聽領會,並好好思考,我當為你們詳細講說。」
此時,佛陀開始說:比丘們!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裡,有一日一月,這一日一月所行經之處,普照著四方天下,普照著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。而在四諸天的世界裡,則有千日千月,各日月所照之處名為一世界,千日月所照之處名為一千世界。
比丘們!如有一個太陽與月亮,周行於四天下,其光明照得到的範圍,像這樣的,有千個世界,千世界當中,有一千個日與月,有一千個須彌山王(一小世界的中心),有四千個天下,四千個大天下,四千個海水,四千個大海水,四千隻龍,四千隻大龍,四千隻金翅鳥,四千隻大金翅鳥,四千處惡道,四千處大惡道,四千位王,四千位大王,七千株大樹,八千處大地獄,十千個大山,千名閻羅王,千處四天王天(持國、增長、廣目、多聞),千處忉利天(三十三天),千處焰摩天,千處兜率天,千處化自在天,千處他化自在天,千處的梵天,以上就是一個小千世界;而千個小千世界,就稱為中千世界;千個中千世界就是一個包含三千(小千、中千、大千)的大千世界。像這樣的,世界有循環的成住壞空,眾生所居住的空間或地方,就叫一佛剎(即佛土、佛國,指一佛所教化的範圍)。
然後,佛陀開始講述這個空間的範圍與內容描述。由於在這裡的空間牽涉到隱身在宇宙星雲中的無形化生空間(虛空),對於這種非物質實相的空間,如果沒有親自所見,本來就很難用文字描述,更何況記述者本身屬古代有限的想像。因此,面對未知無法理解的星系,可能會被比擬成高山、大海,而表示長/寬/高等範圍數字,其實沒有意義,對人類來說都很大,有些大到無邊無盡!
所以,在阿難有限的想像和文筆中將佛陀的說法描述為:
在這個虛空中,「地」的深度為336萬公里,其邊無際,「地」居於「水」上。「水」的深度為6萬公里,其邊無際,「水」居於「風」上。「風」的深度為12萬公里,依虛空而立,其邊也無際。大海的深度為168萬公里,其邊也是為無際的。須彌山王入於海水中168萬公里,出於海水上的高度也是168萬公里,其下根部連著「地」固定著。此山筆直而上,沒有彎曲。生有種種的樹,樹木都發出各種香氣,香氣遍於山林,居住著很多的神靈賢聖、大威德者與勝妙天神等天人。該山的地基連接在大金輪上,有山峰從東南西北四面挺出,高度為1.4萬公里,色彩繽紛,為金、銀、琉璃、頗梨、紅珍珠、車璩、瑪瑙等七寶所組成的。四面挺出的山峰都斜低,曲臨於海上。
須彌山王有七寶階道,此階道廣1200公里,階道兩邊有,七重的牆、七重的欄杆、七重的羅網、七重的行樹。有金牆配銀門,有銀牆配金門,有水晶牆配琉璃門,有琉璃牆配水晶門,有紅珍珠牆配瑪瑙門,有瑪瑙牆配紅珍珠門,有硨磲牆配眾寶門。欄杆的部分,則金欄(欄杆縱木)配銀桄(欄杆橫木),銀欄配金桄,水晶欄配琉璃桄,琉瑙欄配水晶桄,紅珍珠欄配瑪瑙桄,瑪瑙欄配紅珍珠桄,硨磲欄配眾寶桄。在欄杆上面還有羅網,在金羅網下懸有銀鈴,銀羅網下懸有金鈴,琉璃羅網下懸有水晶鈴,水晶羅網下懸有琉璃鈴,紅珍珠羅網下懸有瑪瑙鈴,瑪瑙羅網下懸有紅珍珠鈴,硨磲羅網下懸有眾寶鈴。在樹的部分,即金樹配銀葉銀花銀果實,銀樹配金葉金花金果實,水晶樹配琉璃花葉,琉璃樹配水晶花葉,紅珍珠樹配瑪瑙花葉,瑪瑙樹配紅珍珠花葉,硨磲樹配眾寶花葉。每一道牆各有四門,門有欄杆。在牆的上面,均有樓閣台觀,周匝圍繞,還有園觀浴池,生有眾寶的花與葉。有整齊排列的寶樹,花果都長的很茂盛,香風四起,怡悅人心。還有鴨、雁、鴛鴦等數不盡種類的奇鳥,一起發出好聽的聲音。此外,須彌山的中級與下級階道分別廣800公里與400公里,階道兩邊也有七重的寶牆、欄杆、羅網與行樹,乃至數不盡的眾鳥等,也都相和而鳴。
比丘們!在這下級階道中,有名叫伽褸羅足(缽手)的夜叉神居住;在中級階道中,則有名叫持鬘的夜叉神居住;在最上級階道中。則是由名叫喜樂的夜叉神居住。
接下來,佛陀開始從最底層的四大天王宮殿開始,逐級往上,講述三界28天的結構。我們另外再加上六道,列表於表1中:
表1三界(28天)/六道層級表
一大劫為12億7984萬年
三界六道 |
各天(道)名稱 |
意義 |
備註 |
|||
無色界 (4天) |
有想無想處智天 (非想非非想天) 壽命8萬4千大劫 |
此天的定心,至極靜妙,已無粗想,因此稱為非想;此天尚有細想,因此稱非非想。此天位於三界九地的最頂上,因此又稱「有頂天」。 |
指唯有受、想、行、識四心,而沒有物質生活的有情所居住的世界。此界沒有任何物質之物,也沒有身體、宮殿、國土,只有心識,住在深妙的禪定之中,因此稱為無色界。 無色界的有情,雖然沒有物質,但依定力相應而感得的業報有深淺不同,因此分為四級。 無色界最頂處的非想非非想天,再上去就是超脫三界,不再轉世輪迴的阿羅漢;阿羅漢再上去則是菩薩;菩薩再上去就是佛。 |
|||
無所有處智天 (無所有處天) 壽命4萬2千大劫 |
指厭患識無邊處,捨諸一切所有,寂然安住不動,到了加行成就時,不但所思惟的空沒有了,連觀無邊心識的能觀心也沒有,因此名為無所有處天。 |
|||||
識處智天 (識無邊處天) 壽命2萬1千大劫 |
指厭離空無邊處天,由識無邊之定所招感的果報。也就是思惟清淨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六種識之相,觀察照了無邊的識相,以先思惟無邊的識相而修加行,展轉引起第二無色定,稱為識無邊處。 |
|||||
空處智天 (空無邊處天) 壽命2萬大劫 |
指厭於色身繫縛,不得自在,欣求虛空無邊,由加行入空無邊處定為因,所得定地的果報。 |
|||||
色界 (18天) |
摩醯首羅天 (大自在天) 壽命1萬大劫 |
為外道祭祀的天,於大千世界有大勢力,世間的魔王。大自在天有以下兩種: 1. 是外道所事的大自在天,即智度論所謂的:「三目八臂騎白牛執白拂者」。這種大自在天,名叫毗舍闍羅摩醯首。 2. 是十地菩薩將成佛時,居色界頂,於淨居天之上,現大自在身的勝報,以勝妙之形,自十方諸佛,行灌頂之禮,而紹繼佛位者,名叫淨居摩醯首羅。 |
遠離欲界的淫、食二欲,但是仍然具有清淨色質等有情所居住的世界。此界在欲界之上,沒有欲染,也沒有女形,眾生皆由化生;色界的宮殿高大,由色所化生,一切殊妙精好。因為此界尚有色質,因此稱為色界。 從色界乃至無色界的眾生,已經不再以世俗紛亂動蕩的欲樂為滿足,而能安住於甚深禪定之中的靜謐輕安。 另外,梵加夷天也稱初禪天。 |
|||
四禪九天 |
五淨居天 |
色究竟天 壽命5千大劫 |
1. 四禪天只有與捨受相應的意識活動。根據大涅槃經:惟獨四禪天,所有內外過患,一切均無,所以諸災不能到達那裡。 2. 「五淨居天(五不還天)」的九品習氣俱時滅盡,苦樂雙亡,在下一層天界中,已無住處。所以,就在同樣九品煩惱習氣,一時全都滅盡,苦受、樂受雙雙捨離的眾生中,安住建立居所。因此,這五淨居天,在四禪九天中,獨有欽聞不能知見,通常為證得阿那含果(又稱三果、不來果)者所居之處。 3. 據長阿含經載,世界壞盡時,世間修第四禪道者皆聚廣果天。 4. 無想天與廣果天並列同級。無想天為外道婆羅門修習無想禪定後,命終後所到的地方。 |
|||
大善見天 (善現天) 壽命4千大劫 |
||||||
善見天 壽命3千大劫 |
||||||
無熱天 (不惱天) 壽命2千大劫 |
||||||
無造天 (無煩天) 壽命1千大劫 |
||||||
無想天 壽命500大劫 |
||||||
廣果天(果實天) 壽命4大劫 |
||||||
福愛天 壽命4大劫 |
||||||
福生天 壽命4大劫 |
||||||
三禪三天 |
遍淨天 壽命3大劫 |
叫「離喜妙樂地」。三禪天只有意識活動,與樂受、捨受相應;套句術語說,是念停止了。根據大涅槃經:三禪天人,他們呼吸粗重,所以外面有風災。 |
||||
無量淨天 壽命3大劫 |
||||||
少淨天 壽命3大劫 |
||||||
二禪三天 |
光音天 壽命2大劫 |
叫「定生喜樂地」。二禪以上只有意識,沒有眼、耳、身三識以及尋伺思惟,因此只有喜、捨二受與意識相應;套句術語說,是氣停止了。根據大涅槃經:二禪天人,他們對於禪定,生喜樂心,所以外面有水災。 |
||||
無量光天 壽命2大劫 |
||||||
少光天 壽命2大劫 |
||||||
初禪三天 |
大梵天 壽命1大劫 |
叫「離生喜樂地」。初禪以上已不食人間煙火,因此沒有鼻、舌二識,但是尚有眼、耳、身、意四識所生起的喜、樂二受,以及尋伺思惟的能力;套句術語說,是脈停止了。根據大涅槃經:初禪天人,因他們心中有粗細的思想,所以外面有火災。 |
||||
梵輔天 壽命1大劫 |
||||||
梵眾天 壽命1大劫 |
||||||
欲界 (6天) |
空居天 |
他化自在天 (他化樂天) 壽命5.76億歲 |
「他化自在」就是本來沒有這個快樂,能將其他天上的快樂變化來作為自己的快樂,自在遊戲。此天居欲界人天之頂,為欲界之主,與色界摩醯首羅天,同為防害正法之魔王,即四魔中之天魔。此天天人於五欲境界自在變化,欲心漸無,因此以相視為淫事。 |
具有淫欲、情欲、色欲、食欲等有情所居住的世界。上自六欲天,中間包括人界四大星系、阿修羅,下至畜生、餓鬼、地獄等,因為此界為男女雜居,多諸染欲,因此稱為欲界。 地居天由於居於須彌山,因此名為地居,天神的男女淫事與人間無異。 |
||
化自在天 (化樂天) 壽命2.88億歲 |
此天的天人能由五欲中變化出快樂,欲心微薄,以相笑為淫事。 |
|||||
兜率天 (兜率陀天) 壽命1.44億歲 |
彌勒菩薩上生於此,壽盡下生成佛,為彌勒淨土。兜率意思為「喜足」,就是時時都歡喜,時時都滿足,對於欲境知足常樂,以執手為淫事。 |
|||||
焰摩天 (夜摩天) 壽命7200萬歲 |
焰摩意思為「時分」,就是每一個時分都是快樂的。三十三天常與阿修羅諍鬥,焰摩天卻遠離諍鬥,所以也稱離諍天。此天眾生堅守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等樂修多作,又自能持戒,教他持戒,對於欲境知道節制有分,也有男娶女嫁婚姻之事,以相抱為淫事。 |
|||||
地居天 |
忉利天 (三十三天,帝釋居所) 壽命3600萬歲 |
又名三十三天。在佛教的宇宙觀中,此天位居欲界第二天的須彌山頂,中間為善見城,天主為釋提桓因(帝釋),四方各八天,共為三十三天。據《正法念處經》卷二十五所載,分別為:住善法堂天、住峰天、住山頂天、善見城天、缽私地天、住俱吒天、雜殿天、住歡喜園天、光明天、波利耶多樹園天、險岸天、住雜險岸天、住摩尼藏天、旋行地天、金殿天、鬘影處天、住柔軟地天、雜莊嚴天、如意地天、微細行天、歌音喜樂天、威德輪天、月行天、閻摩娑羅天、速行天、影照天、智慧行天、眾分天、住輪天、上行天、威德顏天、威德焰輪天、清淨天等。《世紀經》中會有專章詳述。 |
||||
四天王天 壽命880萬歲 |
東為持國天,住須彌山黃金埵,由提頭賴吒天王統領乾闥婆(香神或樂神)、富單那(熱病鬼)二部。西為廣目天,住須彌山白銀埵,由毘留博叉天王統領毗舍闍(噉精氣鬼)、毒龍等。南為增長天,住須彌山琉璃埵,由毗留勒叉天王統領鳩盤荼(厭魅鬼)、薜荔多(餓鬼)二部。北為多聞天,住須彌山水晶埵,由毗沙門天王統領夜叉、羅剎(速疾鬼)等二部。四天王天的各部合稱天龍八部。四天王統領八部鬼神,護持世間。《世紀經》中會有專章詳述。 |
|||||
三 善 道 (含28天) |
天阿修羅道 壽命3600萬歲 |
天道阿修羅執持世界,力剛無畏,這是因變化而有,天趣所攝。因為天阿修羅曾在四天下採花,欲將大海釀為酒,但由於魚龍的業力使海水味不變,因此誓願斷酒,名為「不飲酒」;又男眾極為醜陋,嗔恨心重,女眾極為端正,疑心重,因此名為「無端正」;其果報的殊勝僅次於天,但是因為疑心重、瞋恚心重,喜歡鬥爭,好勝逞強,沒有天人的德行,因此又名「非天」。 阿修羅體形極大,身長八萬四千由旬,口廣千由旬,因此身體高於須彌山,四大海水僅及其膝。衣食之殊勝,與天同等。但是吃食時則不如人,因為最後一口食物會變成青泥,有如龍王的最後一口食物會變成蝦蟆。其特點是:宮殿高而廣、宮殿莊嚴、宮殿清淨。《世紀經》中會有專章詳述。 |
||||
人道 |
鬱單曰星系 壽命1000歲 |
又稱北俱盧星系。居住此星系的人,臉面呈四方正等。為四星系中最優者,佛陀有特別講述此星系狀況。其特點是:不屬於任何人、沒有擁有之心、壽命一定一千歲。 |
||||
俱耶尼星系 壽命200歲 |
又稱西牛賀星系。居住此星系的人,臉面猶如半月。此處人們的婚嫁與我們大致相同。他們吃肉,有親自殺生,有叫人殺生的;他們以牛,馬,珠,玉來互相貿易。其特點是:牛多、羊多、珠玉多。 |
|||||
弗於逮星系 壽命300歲 |
又稱東勝神星系。居住此星系的人,臉面圓如滿月。有婚禮嫁娶之事。他們以稻穀,絹帛,珍珠來互相貿易;他們吃飯,也吃魚肉,但不會親自殺生,也不會叫人殺生,他們只吃自然死亡畜生的肉。其特點是:土地非常廣闊、土地非常大、土地非常妙好。 |
|||||
閻浮提星系 壽命100歲 |
即地球所屬星系,又稱南瞻部星系。居住此星系的人,臉面由闊至狹。其特點是:有勇猛心,記憶力強,能造作善業;能勤力修清淨行;佛陀一定在此出世。 |
|||||
人阿修羅道 壽命100歲 |
若於天中降德貶墮,其所卜居隣於日月,此人阿修羅從胎而出,人趣所攝。從人道而來,就是在人道時有立業建功實績,又有爭王圖霸的謀略,但事不從心,因此生瞋恨嫉妒心,故感為修羅王。有的原在修行,雖有建功立德,但好爭名位,多鬥多爭多瞋恚,也易感修羅之報。他們福報如天,能驅役鬼神,也能禍福人間,屬於天道攝受。 |
|||||
三 惡 道 |
畜生道 壽命1日1夜~1中劫(如龍王) |
又稱旁生。種類繁多,差別不等,泛指海、陸、空中的飛禽走獸、圈養牲口、魚蝦蟹鱉與蜎蠕蟲蟻昆蟲等。 |
||||
畜生阿修羅道 壽命1日1夜~1中劫(如龍王) |
畜生阿修羅,生於大海心,沈於水穴口,此係因濕氣而有,畜生所攝。是較下等的阿修羅,福力和功行最微弱。他們生在大海中心,多數時間沉著海底,白天都遨遊天空,聽受他類修羅驅使,夜間則歸入大海休息。 |
|||||
鬼道 壽命約7萬歲 |
在閻浮提下6000公里。受苦無量,口吐火焰,頭如斗,頸似針,行住坐臥吼聲如雷,見清水強飲入腹,即成猛火燒身,痛苦無量。鬼道的種類也很複雜,可以分為三大類: n 多財鬼:有福報,可得淨妙飲食,且能滿足。,像閻羅王、城隍、土地公、山神、樹神、廟神、河神之類,有信徒燒香祭祀都是。以及得棄鬼:常得人家祭祀時所棄之食物。得失鬼:常得人間所遺棄之食物。勢力鬼:夜叉、羅剎等,所受富樂類似於人天。 n 少財鬼:可以得到很少的飲食,但常感不足。如針毛鬼:毛利如針,行便自刺。臭毛鬼:毛利而臭。大廮鬼:咽喉下垂一大癭(瘤),流出膿血,自噉自食。 n 無財鬼:貧無福德,常受飢餓逼惱。如炬口鬼:口中常出火焰。針咽鬼:肚皮甚大,幾如巨甕,而咽喉卻細如針孔,食不得入。臭口鬼:口中腐臭,其苦無量。 佛門裡的「放焰口」就是布施餓鬼,以佛神力咒語來幫助餓鬼,讓其能夠得到一口飲食。 |
|||||
鬼阿修羅道 壽命約7萬歲 |
鬼阿修羅於鬼道中,以護法力成通入空,從卵而生,鬼趣所攝。原是鬼道中的鬼,曾經發善心善願,要保護守戒修道的人,因此轉入修羅。他們能借神通力進入虛空中,而居住虛空中世界,屬於鬼道所攝受。此道特點是:長壽、身體大、他人造作而自己能享受。 |
|||||
地獄道 壽命很久很久… |
造作惡業的眾生,將會投生此道受苦,直到業報結束。不同佛經中對於地獄的描寫也不同,有八大地獄,十六小地獄、一百三十六地獄、六萬四千地獄等等說法。《世紀經》中會有專章詳述。 |
|||||
龍震按: 1. 這樣的分級是因為各種不同類型的天界眾生有著不同的居住處所。這各種不同類型的眾生,若有來,若有去,若有生,若有滅,都由其居住處所的邊界所限制。在此世界中的所有的眾生,都有生、都有老、都有死,實際上是已墮在這樣的生道(有生則有死)中居住,沒有辦法脫離,這就是名為娑婆世界無畏剎土(釋迦牟尼佛所教化之三千大千世界)。其他的十方世界的一切三千大千世界,也同樣是這樣。 2. 天界雖然有許多殊勝妙樂,但是天人一旦福報享盡,難免現五衰相(衣垢、花萎、身臭、腋汗、厭坐),依舊要墮落到六道輪迴受苦。此外,天界仍屬三界之內,仍然難逃成/住/壞/空的劫難。當世界壞滅時,還會產生火燒初禪,水淹二禪,風打三禪的三種苦難,如同世界末日來臨一般,即使無色界也逃避不了國土危脆、諸行無常的現象。所以,生天固然有生天的福報,但是天界並不是一個最好、最究竟的地方。因此,學佛的人不應以求生天界為最終目標。所謂「三界如火宅」,如何出離三界,如何解脫生死,獲得究竟涅槃之樂,這才是我們所應追求的終極目標。 |
||||||
接下來,佛陀要講述的是也包含物質實相世界的四天下(四大星系)。
佛陀告訴比丘們說:在須彌山的北方,有一名叫鬱單曰(北俱盧星系)的天下,其地形是正方形的,縱廣各有20萬公里。居住在那裡的人,其臉面也像地形那樣,是四方正等的;在須彌山東方,有一名叫弗於逮(東勝神星系)的天下,其地形為正圓形,縱廣各有18萬公里。居住在那裡的人,其臉面也像地形那樣,也是圓如滿月。在須彌山西方,有一名叫俱耶尼(西牛貨星系)的天下,其地形有如半月,縱廣都各有16萬公里。居住在那裡的人,其臉面也像地形那樣,有如半月。在須彌山南方,還有一名叫閻浮提(南贍星系)的天下,其地形為南狹北廣,縱廣都是14萬公里。居住在那裡的人,其臉面也像地形那樣,也是由闊至狹。
接下來是光源強度的描述。在須彌山東南西北四面的天上,都有光明各自照耀。強度由強到弱,依序是,照耀北方的金光→照耀東方的銀光→照耀西方的水晶光→照耀南方的琉璃光。
在鬱單曰星系裡,有一名為庵婆羅的大樹王;弗於逮星系的大樹王,名為伽藍浮;俱耶尼星系的大樹王,名為斤提。其樹下有高度20公里的石牛幢;閻浮提星系的大樹王,則名為閻浮;天龍八部裡的金翅鳥王與龍王,其居所處的樹名叫俱利睒婆羅;屬天龍八部裡,非天的阿修羅王也有名叫善畫的樹;忉利天的樹,名叫晝度。這些樹的樹圍都是140公里,高度2000公里,枝葉遍佈方圓1000公里。
須彌山旁邊的山如表2所述。
表2須彌山旁邊的山
山名 |
高度、縱、廣 |
位置 |
內容 |
伽陀羅 |
84萬公里 |
距離須彌山168萬公里 |
邊界非常廣闊,由色彩繽紛的七寶所組成。其內生有優缽羅花(青蓮花)、缽頭摩花(赤蓮花)、俱物頭花(黃蓮花)、分陀利花(白蓮花),裡面也叢生有蘆葦、松、竹,都釋放出種種的清香,香氣遍充各處。 |
伊沙陀羅 |
42萬公里 |
距離伽陀羅山84萬公里 |
|
樹巨陀羅 |
24萬公里 |
距離伊沙陀羅山42萬公里 |
|
善見 |
12萬公里 |
距離樹巨陀羅山24萬公里 |
|
馬食 |
6萬公里 |
距離善見山12萬公里 |
|
尼民陀羅 |
2.4萬公里 |
距離馬食山6萬公里 |
|
調伏 |
1.2萬公里 |
距離尼民陀羅山2.4萬公里 |
|
金剛圍 |
6000公里 |
距離調伏山1.2萬公里 |
在離開大金剛山不遠的地方,有大海水,海水的北岸,有一大樹王,名叫閻浮,樹圍為140公里,高度2000公里,大樹的枝葉遍佈方圓1000公里。在其邊上的空地又有名為庵婆羅、閻婆、婆羅…等縱廣1000公里的37個叢林,每個叢林都有自己的名字。
經過這裡後,又有縱廣1000公里的花池。還有裡面充滿毒蛇的缽頭摩池(青蓮花池)、俱物頭池(黃蓮花池)、分陀利池(白蓮花池),各各也都縱廣1000公里。經過這裡後,還有名叫鬱禪那的大海。此大海下面有轉輪聖王之道,廣240公里,走道兩邊有七重的牆、七重欄杆、七重羅網,七重行樹,圍繞裝飾,都是七寶所成。在閻浮提之地,如果有轉輪聖王出現世間時,鬱禪那大海的海水自然會退去,走道就會現出。距離大海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叫鬱禪的山。此山非常的莊嚴,樹木很茂盛,花果很多,發出種種的清香,非常芬芳,異類禽獸也無所不有。距離鬱禪山不遠的地方還有金壁山,裡面有八萬個岩窟,有八萬隻象王住在這些洞窟裡面。象王通體純白,頭為雜色,口有六隻牙;齒的中間,都以黃金鑲填。過了金壁山後,有一座山,名叫雪山,縱廣與深度都是1萬公里,東西都進入海裡。雪山的中間有一座寶山,高400公里。雪山的高峰,迥然秀出,高有2000公里,山頂上有阿耨達池,縱廣1000公里,其水清冷,澄淨而無穢。其中有七寶的砌壘,有七重欄杆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,色彩繽紛,都七寶所成的。欄杆的部分,則金欄(欄杆縱木)配銀桄(欄杆橫木),銀欄配金桄,水晶欄配琉璃桄,琉瑙欄配水晶桄,紅珍珠欄配瑪瑙桄,瑪瑙欄配紅珍珠桄,硨磲欄配眾寶桄。在欄杆上面還有羅網,在金羅網下懸有銀鈴,銀羅網下懸有金鈴,琉璃羅網下懸有水晶鈴,水晶羅網下懸有琉璃鈴,紅珍珠羅網下懸有瑪瑙鈴,瑪瑙羅網下懸有紅珍珠鈴,硨磲羅網下懸有眾寶鈴。在樹的部分,即金樹配銀葉銀花銀果實,銀樹配金葉金花金果實,水晶樹配琉璃花葉,琉璃樹配水晶花葉,紅珍珠樹配瑪瑙花葉,瑪瑙樹配紅珍珠花葉,硨磲樹配眾寶花葉。
在阿耨達池之側,還有園觀浴池,眾花積聚,種種的樹葉、花果,都很茂盛。還有種種的香風,芬馥遍佈四方。各種不同種類的鳥,都一起鳴叫相和。在阿耨達池的池底,充滿金沙,該池的四邊均有梯階,有金桄配銀階,銀桄配金階,琉璃桄配水晶階,水晶桄配琉璃階,紅珍珠桄配瑪瑙階,瑪瑙桄枕配紅珍珠階,硨磲桄配眾寶之階。在水池的周圍,均有欄杆環繞,也生四種花,青色、黃色、赤色、白色,都參雜在其中。這些花大如車輪,花根粗如車軸,其汁潔白如乳,其味甘甜如蜜。
在阿耨達池東方,有恆伽河,從牛口流出,挾五百河俱流入東海。阿耨達池的南方,有新頭河,從師子口流出,率從五百河而流入於南海。在阿耨達池西方,有婆叉河,從馬口流出,挾五百河俱流入西海。在阿耨達池北方,有斯陀河,從象口中流出,挾五百河俱流入北海。而在阿耨達的宮中,有五柱堂,阿耨達龍王就住在這裡。
此時,佛陀說:「是甚麼緣故,叫阿耨達呢?阿耨達是甚麼意思呢?」
因為在此閻浮提裡面所有的龍王,都患有三種疾,唯有阿耨達龍沒有此三患。哪三患呢?第一個就是全體閻浮提所有的諸龍,都被熱風、熱沙附著於身,燒其皮肉,甚至燒及骨髓,諸龍都很苦惱,唯獨阿耨達龍王沒有這種苦患。第二就是全體閻浮提的所有龍宮,都有惡風暴起,而吹至宮內,毀壞了牠們裝飾的寶衣,使其失去龍之形體,諸龍都很苦惱,唯獨阿耨達龍王沒有這樣的苦患。第三是全體閻浮提所有的龍王,在宮中娛樂之時,會有金翅鳥王飛入宮中,搏擊諸龍,攫取諸龍為食,諸龍恐懼,常為此而懷熱惱,唯獨阿耨達龍沒有這樣的苦患。如果金翅鳥王心裡想:「我想在阿耨達多龍王宮內常住,想吃龍就吃多少龍!」那就會因為心生貪念,立刻受到命終劣報;因此,名叫阿耨達(無熱惱之意)。
佛陀繼續說道:「在雪山的右邊,有一個城,名叫毗舍離。該城北方有七黑山,在七黑山的北方有香山,該山中常有歌舞音樂之聲。山內有二個洞窟,一名叫做晝,另一個叫做善晝,為七寶所成,柔軟香潔,有如天衣那樣。有妙音的幹闥婆王(樂神)率領五百位幹闥婆住在裡面。晝窟與善晝窟的北方有叫善住的婆羅樹王,有八千株的樹王圍繞四面。在善住樹下,住有象王,也叫善住。善住象王通體白色,七肢拄地(四足、首、陰、尾共為七肢),能騰空而行。其頭為紅色,參雜有雜色毛,六支牙都纖長銳利,齒的中間,都以黃金鑲填。還有八千隻象圍繞隨從。而八千株樹王的下面也有同樣的八千隻象。
在善住樹王的北方,有一名叫摩陀延的大浴池,縱廣1000公里,有八千個浴池圍繞在此大浴池周圍,池水涼冷,清澈不濁,周圍都以七寶挖掘砌壘而圍繞。浴池也有七重欄杆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,皆七寶所成。欄杆的部分,則金欄(欄杆縱木)配銀桄(欄杆橫木),銀欄配金桄,水晶欄配琉璃桄,琉瑙欄配水晶桄,紅珍珠欄配瑪瑙桄,瑪瑙欄配紅珍珠桄,硨磲欄配眾寶桄。在欄杆上面還有羅網,在金羅網下懸有銀鈴,銀羅網下懸有金鈴,琉璃羅網下懸有水晶鈴,水晶羅網下懸有琉璃鈴,紅珍珠羅網下懸有瑪瑙鈴,瑪瑙羅網下懸有紅珍珠鈴,硨磲羅網下懸有眾寶鈴。在樹的部分,即金樹配銀葉銀花銀果實,銀樹配金葉金花金果實,水晶樹配琉璃花葉,琉璃樹配水晶花葉,紅珍珠樹配瑪瑙花葉,瑪瑙樹配紅珍珠花葉,硨磲樹配眾寶花葉。又其池底,滿佈金沙。圍繞在浴池的周圍,有七寶的梯階。金階配銀蹬,銀階配金蹬,水精階配琉璃蹬,琉璃階配水精蹬,紅珍珠階配碼瑙蹬,碼瑙階配紅珍珠蹬,硨磲階配眾寶蹬。在階道的兩邊,皆有欄杆。又其池中,生有四種花,青、黃、赤、白,眾色參雜其間。這些花大如車輪,花根粗如車軸,其汁潔白如乳,其味甘甜如蜜。在浴池的四周,有各種園觀、叢林、浴池,以及生種種的花。同時,也是樹木很清涼,花果很豐盛,無數的各種鳥,相和而鳴。
當善住象王起念想前往浴池洗浴的時候,心中即起念呼喚八千象。這時,八千象的心中也能同時感應到象王的呼喚,同時起如是心念:「善住象王在呼喚我們,我們現在應當馬上到象王處!」於是,眾象即趕往象王之前,然後就停立在那裡。
這時,善住象王就率領這八千隻象,欲到摩陀延池。在諸象之中,有為龍象王執持羅傘者,有用鼻為龍象王輕搖寶扇者,能歌善舞者則邊舞邊在前開道。到達摩陀延池後,善住象王便進入池中洗浴,能歌善舞者則在那裡提供娛樂;或者有象,為象王洗鼻、洗嘴、洗頭、洗牙、洗耳、洗腹、洗背、洗尾、洗足的;也有拔起花根,將其洗潔後,給予象王吃食的;也有取四種花,散灑在象王身上的。那時,善住象王在池裡洗浴、飲食、娛樂之後,就上到岸上,面向善住樹而站在那裡。一起跟隨來的八千象,即在其後,各自進入池內去洗浴、飲食、娛樂。一切完畢之後,就出池聚集到象王之處。
這時,象王率領八千象,前後導引跟從,走往善住樹王處,途中,一樣有為龍象王執持羅傘者,有用鼻為龍象王輕搖寶扇者,能歌善舞者則邊舞邊在前開道。當善住象王抵達樹王之處後,即隨意行住坐臥,安適休息,享受舒適安樂。而八千象也各自在樹下,同樣隨意行住坐臥,安適休息,享受舒適安樂。在樹林中,有的樹圍達42尺之巨,甚至有樹圍達49尺者,更有粗壯者達56尺、63尺、70尺,最粗者其樹圍達84尺,只有善住象王所住的婆羅樹王,其樹圍是112尺,無與倫比。當這八千婆羅樹有枯黃落葉時,即有風吹來,將枯黃落葉吹出林外,不穢其林。而八千象的大、小便,以及所有穢污之物,均有夜叉進行清理掃除,讓婆羅樹林永遠保持清潔乾淨。
佛陀告訴比丘們說:「這善住象王,就是因為有大功德,所以具有這樣大的威神力,雖然是畜生,但是所受到的福報,也就是這麼大啊!」
文後討論:
1. 我們可以發現,在經典中描述的宮殿、牆、門;土地、山林樹木、花園、水池、花,七寶等,所用的文詞都是重複而有限的,有些只是尺寸大小不同而已!這可能表示天界的景象不論在甚麼層次,可能都是大同小異。因為天界的空間是在虛空的,原本就沒有任何物質實相的東西,吸引人的地方應該在屬於靈性的精神層面;習慣物質實相的人們若一定要用文字去描述這個境界,那就落得處處受限,珠光寶氣,令人感到很虛榮!
2. 我們一般講的神,就是來自三界六道以內的天人、精靈、鬼靈。但是天界的神一般也多來自欲界裡的下層,色界以上應該就很少了!此外,到人道裡來的顯現方式也有不同;粗略來分,神比較結合乩童、通靈人等,以人為媒介的管道;精靈、鬼靈多附於木頭、樹木或器物上。例如,陰廟裡的神像、具有特殊意義的畫作、磁器等。這就是為什麼見到神像不要亂拜、亂求願;看到好看的藝術品不要亂撿的原因,因為你不知道神像或器物裡面附的是甚麼。而超出三界的佛、菩薩,絕對不附人身(更遑論器物),如果有人聲稱他可以讓佛附身,請儘速遠離,以免遭殃!
3. 網路上有很多解釋這四大洲的「謠言」,好像非得將它們對應一個對象不可!例如,他們說南瞻部部洲就是地球、北俱盧洲就是天王星、東勝神洲就是木星、西牛賀洲就是金星…等。連同佛土的十二大部洲也都各有對應的星球,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,不知道要怎麼講。因為在撰寫經文者錯誤或根本就沒有的天文基礎上再加上揣測,那就是只能是錯上加錯!此外,還有一張如圖1所示的「小世界諸天圖解」,大家看看就好,不要太認真!
圖1